锡林郭勒盟智慧工地建设2025年推进方案
一、总体目标
以锡林浩特市为重点试点区域,在 2025 年开复工前,推动各工地完成智慧化工地建设,包括 AI识别系统、塔吊监测系统、升降机监测系统、卸料平台监测系统以及领导驾驶舱的搭建,提升工地管理的智能化、信息化水平,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,增强行业竞争力,并将智慧化工地建设作为评选标准化工地的必要条件,其他旗县市(区)创建1到2个智慧化工地试点项目,逐步向全盟推广。
二、主要任务
(一)AI识别系统。在工地出入口、重点施工区域安装 AI 摄像头,对人员安全帽、安全带佩戴、人员身份等进行识别,对违章上岗、违规闯入危险区域等行为实时预警,与工地门禁系统联动,禁止违规人员进入作业现场,同时记录人员出入数据,为劳务管理提供依据。
(二)塔吊监测系统。通过传感器对塔吊的起重量、起重力矩、高度、幅度、回转角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,超出安全阈值自动报警并限制塔吊操作,预防塔吊倾翻、碰撞等事故;利用塔吊吊钩可视化系统,为塔吊司机提供吊钩下方的实时高清影像,辅助精准吊运操作,提高吊运效率和安全性。
(三)升降机监测系统。运用传感器监测升降机的运行速度、载重、位置、门状态等信息,当出现超速、超载、门未关闭等异常情况时立即报警并制动,保障升降机运行安全;对升降机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优化设备维护保养计划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降低故障率。
(四)卸料平台监测系统。在卸料平台上安装重量传感器、物料识别装置等,对物料的进场重量、种类、数量等进行自动记录和统计,与施工计划比对,实现物料的精细化管理,防止物料浪费和积压;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物料信息实时传输至监管平台,为施工进度控制和成本核算提供数据支持。
(五)领导驾驶舱。整合各系统数据,构建可视化的领导驾驶舱平台,通过图表、报表等形式直观展示工地的人员、设备、物料、安全、进度等关键信息,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;实现远程监控功能,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、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查看工地现场情况,及时下达指令,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。
三、实施步骤
第一阶段:筹备与规划(2025年1月-2025年3月)
成立锡盟智慧化工地建设领导小组,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工作;开展全盟工地调研,确定锡林浩特市及其他旗县试点项目名单;制定《锡林郭勒盟智慧工地建设技术导则》,明确各系统的功能要求、数据接口、安装调试流程等;组织召开智慧化工地建设启动会,宣贯方案精神和要求,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。
第二阶段:系统建设与安装(2025年3月-2025年4月)
各试点工地按照技术导则,选择合格的供应商,采购AI识别、塔吊监测、升降机监测、卸料平台监测等系统设备,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;同步开展工地现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确保各系统数据稳定传输至监管平台;建立数据中心,对各工地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、分析和处理,为领导驾驶舱提供数据支持。
第三阶段:系统集成与优化(2025年4月-2025年5月)
将各监测系统与领导驾驶舱进行集成,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,解决系统间的数据兼容性问题;对各系统进行联合调试和优化,确保系统运行稳定、可靠,数据准确、及时;组织专家对试点工地智慧化工地建设情况进行中期评估,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,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完善。
第四阶段:验收与推广(2025年5月)
根据《锡林郭勒盟智慧工地建设技术导则》对试点工地进行验收,验收合格的工地授予“智慧化工地示范项目”称号,并作为评选标准化工地的优先推荐对象;对智慧化工地建设成果进行总结和宣传推广,组织全盟建筑企业观摩学习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推动其他工地逐步开展智慧化工地建设,扩大建设覆盖面;建立智慧化工地建设长效管理机制,加强对已建成智慧化工地的运行维护和监督检查,持续提升智慧化工地建设水平和应用效果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充分发挥锡盟智慧化工地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,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,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;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,加强协同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,确保智慧化工地建设顺利推进。
(二)强化督导落实。严格按锡盟领导小组的要求和工作计划推进各项工作,加强对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检查和督导,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同时多形式、多渠道加强“智慧工地”的宣传推广,为“智慧工地”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。
(三)严格监督考核。建立智慧化工地建设监督考核机制,将建设任务纳入对各旗县(市)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,加强对试点工地建设进度、质量、安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,对工作推进不力、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和负责人进行问责。